改易通《无公害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要求》改易通

作者:

关键词: 论文,茶叶,生产,加工,技术

发布时间:2022-02-28 16:25

引言: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逐渐加强,健康的生活方式已经越来越深入人心,因此,对茶叶在生产与加工中的技术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尤其是近年来人们对无公害茶叶的需求也呈现旺盛的趋势,本文从无公害茶叶的生产到加工技术进行了各方面分析,希望无公害茶叶能给更多人带来健康。


一、无公害茶叶的生产技术

(一)茶园建设要求

在茶园建设中,有两个方向,一个是新园建设,一个是旧园改造。茶园建设对于无公害茶叶的生产来说,是第一步,同时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茶园周边环境以及茶园本身的环境都会影响到无公害茶叶的生产,在茶园的建设过程中必须在布局上要科学而且合理,要想生产无公害茶叶就必须高标准,严要求,从而为提高茶叶的质量而打下基础,茶叶的品质与这些都有很深的关系。茶园建设的标准,要从各方面加以建设,例如在茶树的选择上,要选择良种,茶园选址要有利于灌水和排水的要求,同时茶区要实行园林化,栽培过程中要进行科学的管理,周边的环境要求高,避免将茶园建在有污染的区域,为了生产的效率,还应在生产过程中实现机械化作业。茶园建设中,选址是首位,茶叶对环境用水的要求高,选址时要选址环境好,远离交通繁忙的地段,以及周边有大型工厂的区域。在布局时要根据地形进行合理的建设,建设时,为了随时观测茶园周边的环境,应同时安装对大气,土壤和水质的检测设备,从而保证在茶树生长的过程中符合无公害的要求。旧园改造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要关注由于树龄的增长,会产生许多枯枝枯叶,以及会有不同的病虫枝,这些现象都会造成茶叶的质量大幅下降。同时,树枝向上延展,也不利于采摘,会造成产量的下降。针对以上这些问题,要想进行无公害茶叶的生产,就必须要采取一些措施,例如对树冠进行合理的改造,对茶树的蓬面重新设计培养。对旧园进行改造时,还要注意对老茶树予以保护,对劣质茶树进行清除,要保证在清除后进行补种的茶树在当年要有茶叶的产出,避免茶叶产量受到影响。在旧园改造过程中,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影响较大,就是土壤环境,旧园中的土壤环境有机肥严重不足,要提高有机肥的使用量。同时还要在旧园中增加横沟以及道路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为茶叶的生产和运输提供方便。

(二)茶园栽培技术

在茶园栽培技术中分三部分进行,首先是对土壤的管理,其次是对肥料的选择,再就是对病虫害的预防与治理。土壤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茶叶的品质,同时也是无公害茶叶的立足之本。在茶树生长时,会从土壤中获取自身所需要的营养成份,这就考验到土壤的水含量,营养元素的全面性,只有水源充足,营养全面才是无公害茶叶能够有高产的基本保证。在茶树生长的过程当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其中自然灾害对茶树的影响较大,如台风,暴雨等,都会严重影响到茶叶的产量,因此要加强对茶树的保护,在特殊的季节里,将茶树用稻杆、大面积的树叶进行覆盖,一来防止大风对茶树的影响,二来可防止水土流失,而这些树叶和稻草在腐败之后又可以转化成对茶树有用的肥料,一举两得。无公害茶叶的生产在选用肥料时同样要谨慎,要满足三个要求,首先要满足茶树对营养的需求,这是最基本的。其次在施肥的过程中要考虑经济效益,某些茶叶生产商,为了使茶树的营养更丰富,或为了使茶叶生长更旺盛,在选用肥料时追求更高价格更高营养的肥料,不但收不到好的效果,甚至会影响茶叶的产量,还造成大量资金的损失,第三要满足无公害茶叶营养管理的要求,肥料的采用对无公害茶叶的生产有着非常大的关系,无公害茶叶的目标是用肥要节约、水土流失少、环境污染少、土壤改良、产品优质。无公害茶叶在施肥时要有一定的原则性,首先要根据茶树的生长规律进行施肥,按照茶叶在生长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来掌控施肥的时间。茶树对营养的需求较高,要想茶树有高产,就必须满足茶树对营养的需求,通过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法进行施肥,施肥时保证以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施肥的次数要控制在每年三次,季节性施肥时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如冬季可采取深埋的方法进行施肥。也可以根据采摘的需要,增加叶面肥的使用,使茶叶能够提早出芽和增产。最后就是病虫害的防治,茶树在生长的过程中,难免会有病虫害的发生,这时就需要对茶树采取用药治疗。首先对茶园病虫害的防治要从茶园的生态系统去考虑,防治的措施要优先考虑生物方法,对人工合成的杀虫剂尽量避免使用,否则会造成茶园生态系统的破坏,要想保证茶园的生态系统,就必须将农药在土壤中的残留量降到最低的水平。在对茶园进行病虫防治时,对使用的农药种类,时间,使用的量,都要详细地记录下来,通过多次的分析总结,可以确定对茶叶使用农药的准确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以最少的农药量去完成最佳的除病虫害的效果,同时也是为了过量使用农药会造成茶叶减产的情况发生。

二、无公害茶叶加工技术

(一)加工环境的要求

无公害茶叶对加工的环境同样要求非常高,首先要按照国家的卫生法标准进行,在加工包装时要远离公路,同时茶叶加工厂也是如此,除了污染较大的公路外,还应远离大型工厂,厕所等这些环境较差的区域。对加工人员的要求要进行严格的体检,具有相关的健康证明方可从事无公害茶叶的生产加工。加工过程中,禁止添加人工色素,添加剂,防腐剂等这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这是无公害茶叶加工的前提条件。加工车间,锅炉房要与外界隔绝和密封,防止茶叶在炒制过程中造成二次污染。茶叶仓库要长期干洁,干燥,无异味。包装采用板纸等环保材料,包装的标签在印刷时,对油墨的采用要无毒无害等。

(二)无公害茶叶加工的技术指标要求

1加工厂的要求。

茶叶加工厂周围的大气环境指标为:

日平均,总悬浮颗粒特,0.3mg/m3(标准状态);二氧化硫,0.15mg/m3(标准状态)氮氧化物,0.12mg/m3(标准状态);氟化物,3(月平均)ug/(dm2.d)铅,1.5(季平均)ug/m³(标准状态)。

2茶叶中用水以及冲洗设备用水标准为:

总大肠菌群,小于等于3个/L;细菌总数,小于等于100个/L;氰化物,小于等于0.05mg/L;氟化物,小于等于1.0mg/L;氯化物,小于等于250mg/L;砷,小于等于0.05mg/L;汞,小于等于0.01mg/L;铅,小于等于0.05mg/L;镉,小于等于0.01mg/L;铬(六价),小于等于0.05mg/L;PH值在6.5~8.5之间。

3加工设备的要求。

禁止使用含铅,含铜和铅锑材料的设备对茶叶进行接触和加工,在对茶叶进行强烈摩擦时,禁止使用铜质材料对茶叶进行密切接触。锅炉以及燃气设备要与加工车间至少保持在4米以上的距离,防止由于燃油燃气和锅炉在工作过程中对茶叶造成污染。对某些会产生强烈震动的设备要采取相应的防震措施,加工茶叶车间内的噪音控制在80dB以内。盛茶叶的器具,尽量采用天然材料,如竹子和藤条制成的容器,或者采用合格的不锈钢材料,器具必须干净,干燥。对于新采购的加工设备,严格清除设备上面的防锈油,对设备经常性地进行清洁和除锈处理,对加工设备保养时,加油不能溢出,防止润滑油对茶叶造成污染。

4加工工艺指标要求。

首先要对原料进行严格的把关控制,其次原料在进厂后要合理贮放,第三,按照标准进行茶叶加工。原料进厂,首先要保证茶叶来自于无公害茶园,避免与其它茶叶混合在一起,造成无公害茶叶的不纯。原材料进厂后,要进行摊放,时间控制在6小时左右,摊放的作用是增加茶叶的韧性,加工时水份不易挤出,对成茶的色泽有帮助,转化茶叶的青草气,改善茶纯度。对无公害绿茶来说,它的加工工艺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萎凋、杀青、摊凉、揉捻、烘干。萎凋的标准是要使茶叶的失水率控制在百分之七十左右是较为合适的。杀青过程中要掌握三点,首先锅温控制在二百五度以下,二百度以上。其二要进行抖闷结合操作,少闷多抖,长时间闷会造成茶叶萎缩加快,不利制茶。先闷后抖,杀掉酶的活性,多抖的目的是去掉水气,青草气。第三步,嫩叶老杀,老叶嫩杀,使杀青的含水量控制在百分之五十五以上,但不可超过百分之五十八。摊凉程序在杀青之后,目的是降温,使茶汁不溢出。有些茶叶加工厂先将摊凉放在揉捻之后,不利于茶叶的降温和减少水分。揉捻的工序非常重要,否则无法形成茶叶的香气,就没有茶叶的特色,形同脱水蔬菜。揉捻工序造成了各名茶的外形特色,如成井是扁平形,雨花茶是针形,碧螺春是蟠曲形等。最后一道工序就是烘干,烘干要控制好温度,这是制茶成功的关键,有些茶厂实行低温慢烘的方法,这种方法经过实践证明香气生青,品质不佳。在烘干过程中要采取老拉火工序进行,实践证明产出的茶叶生嫩粟香,具体做法是,风温在。100~105度,出茶前三分钟提高温度在110~120度,时间不能拉长,茶叶的含水量控制在4.5%~6%范围内。

以上便是无公害茶叶生产与加工的一些基本技术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