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基层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有效措施探讨》|改易通

作者:

关键词: 基层,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发布时间:2022-02-08 16:29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与资源保护问题已经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越来越多的国家领导人、业内专家开始呼吸保护地球。而在保护地球的过程中,对水土流失问题进行有效的综合治理是第一步。基于此,本文重点针对基层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有效策略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供参考。

 

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逐渐加快的过程中,水土流失问题也越来越严重。甚至,已经对我国农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了影响。但是,水土流失的治理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只有对基层水土流失问题的产生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制定科学合理的综合治理措施,才能提高基层水土流失问题的治理效果,为水土资源的保护提供保障。

一、基层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必要性

(一)满足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

目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十分重视基层水土流失问题的治理情况。分析我国近几年来洪涝灾害、旱灾发生频率不断提高的原因,主要与水土流失问题日益严重有着直接的管理。所以,只有加强基层水土流失的综合问题,加强水土保持,才能够为当代人以及后代人的基本生存创造有利条件,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近几年来,越是经济发达的国家,越是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水土流失的治理。而我国的一些经济发达地区,也开始重视当地水土流失问题的治理,并在这方面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与此同时,水土保持工作质量的提升,生态环境的改善,也使得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反观部分水土流失问题非常严重的基层地区,受到经济发展水平有限的影响,只能依靠当地各种资源的过度消耗来满足生存条件。要想提升这些基层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加强当地水土流失问题的综合治理是关键。

(三)是大力发展农业经济的基础条件

水土流失问题的日益严重,会使农业种植土壤越来越薄,使农耕土地地力呈现衰竭趋势,进而对粮食产量产生影响。水土流失问题的日益严重,还对植被产生了破坏。植被数量一旦减少,又会提高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难度,进而进入一个恶性循环当中。水土流失问题的日益严重还会加快侵蚀沟的形成,并减少耕地面积,降低当地的劳动生产率。侵蚀沟的不断发展,会将一大块耕地划分成若干小面积的耕地,进而对机械化耕作的发展产生影响。水土流失问题的日益严重,会影响土壤中有机物质的累积,降低土壤的肥力,破坏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形式,使当地的农业生态遭到严重的破坏。要想大力发展农业经济,加强水土流失问题的治理,为农作物的正常发育创造一个有利的生长环境是基础[1]

另外,侵蚀沟沟壑的增大,会对当地的交通运输能力产生影响,进而使当地的经济发展受到限制。当沙土进入河流当中,还会在相对平缓的河床中沉淀下来,抬高河床高度,降低河道的抗洪能力。如果泥沙在下游水库中沉淀下来,又会对水利工程的蓄水能力以及防洪能力产生影响,使当地深受洪涝灾害之苦。只有加强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才能够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提高当地的农业发展水平。

二、基层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有效措施

(一)耕作措施

针对基层水土流失问题的治理,可以采用耕作措施。首先,将当地的人民群众调动起来,进行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然后在容易出现水土流失问题的陡坡等区域,种植固土植物,避免水土流失问题进一步恶化。其次,采取秸秆还田、少耕深松等措施,对地表水土进行拦截,对坡面水流速度进行延缓,以此来避免水土流失问题进一步恶化[2]

(二)生物措施

针对基层水土流失问题的生物治理措施,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首先,加强农田防护林和水土保持林的种植,优先选择具有防冲固土作用的植物类型,并进行生态林防护体系的构建,通过生态林保持水土功能的发挥来降低风蚀、水蚀对水土的危害,实现当地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其次,对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工作予以高度的重视,以此来加强自然植被的保护。最后,为了控制沟蚀的持续发展,还需要加强坡耕地自然水线的保护力度,避免沟蚀对原地貌产生破坏,对原植被的健康生长产生影响。与其他治理措施相比,生物治理措施的应用可以就地取材,降低治理成本,保证治理效果[3]

(三)工程措施

针对基层水土流失问题的工程治理措施,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首先,加强耕地排涝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如果是明沟排水工程,可以对排水沟的施工面积进行控制,确保明沟的排水量得到有效的控制。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要对自身的施工行为进行规范,尽可能的降低不合理施工行为对周围植被的破坏力度。另外,在施工过程中,还要对当地的自然水线进行合理的利用,即沿着自然水线进行排水沟的建设。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延缓水流速度。其次,如果遇到斜坡,因为水流速度比较快,水流量较大,所以可以通过修建工程衬砌或者工程跌水的方式来加强排水沟的保护,避免其受到水土的过度冲刷。最后,针对陡坡、长坡以及更重面积偏大的区域,还可以进行横坡截水沟的设置,借此来分隔水线,延缓水流速度。

(四)加强水土保持技术的研发与推广

由于我国部分地区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水平偏低,所以为了提升这部分地区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效果,还需要加强水土流失保持技术的研发与推广,提升当地水土保持工作的技术含量,完善当地水土保持工作的技术体系。首先,在当地设立专门的水土保持行政管理机构和科研机构,组建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水土保持科研团队,专门进行水土保持科学技术的研发、推广与应用。其次,向国内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经验丰富的国家和地区借鉴治理经验和治理技术,提升当地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水平。最后,从资金方面,加大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力度,确保水土保持科研工作与技术推广工作的有效开展。

(五)提升人们的环保意识

只有提升人们的环保意识,减少不合理行为的出现,才能够降低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的水土流失问题出现几率。首先,提升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使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其次,对水土资源的承载能力进行分析,然后在充分遵循自然生存法则的基础上,进行各类项目的开发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4]

(六)加大水土保持的执法力度

加大水土保持的执法力度,对于水土流失问题的综合治理有着积极的影响。首先,各级水土保持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大违法乱纪行为的监督与管理,规范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其次,多个部门联合执法,通过齐抓共管来保证水土保持工作的监督执法力度。最后,对加剧水土流失问题的开发建设活动,要予以有效的遏制,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打好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基层水土流失问题的日益严重,对人类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已经产生了严重的威胁,加强基层水土流失问题的综合治理,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只有采取耕作措施、生物措施以及工程措施,对基层水土流失问题进行有效的治理,并加强水土保持技术的研发与推广、提升人们的环保意识、加大水土保持的执法力度,才能够最大限度的提升我国基层水土流失问题的综合治理水平。